奇笛网 | 关注智能家居落地 奇笛网 | 关注智能家居落地

否极是否一定能泰来?说说可穿戴设备的危与机

发布于 2015/01/07-09:31 标签: /

说说可穿戴设备的危与机

随着智能手环、手表、眼镜的兴起,可穿戴设备带着高科技和时尚结合的姿态,与我们更加亲密地接触,国内甚至掀起了一股可穿戴设备的创业热潮。但是,在小米手环发布之后,这一切开始变得冷静下来了。

售价79元的小米手环就像一颗重磅炸弹,把原本带着满满自信的可穿戴设备厂商一下打回原形,第一代售价690元的Bong智能手环,竟然在小米手环上市的2天后,推出售价仅99元的第二代产品,第一代用户们立马破口大骂,直叹“心都伤透了,累觉不爱了”。如果说Bong跳楼价的做法是“成功”地证明了可穿戴设备的暴利,那么消费者的声音其实则反映出这个行业未来的危机。

暴热表象

自Jawbone、Fitbit等第一批智能手环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索尼MN2、咕咚手环、华为荣耀手环、三星Gear等各大品牌纷纷跟进,连苹果的iWatch都放风了很久一段时间,看上去前景一片大好。根据权威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显示,可穿戴设备在2013年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出货量近1000万部,2014年预计出货量将翻一倍,全球范围内的出货量预计到2018年可达1.1亿部,年复合增长率可达到78%。一些投资机构的分析数据更为乐观,预计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会在3年内达到560亿美元。

当然,数据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在2013年,整个IT行业都极其看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未来,大量的国内厂商跟风模仿国外产品,用户的话题讨论及关注度也到了峰值,在大多数调研数据里面,用户普遍认为可穿戴设备是新鲜有趣的时尚产物,70%以上的人年轻人均有意愿购买可穿戴设备,当中愿意购买智能手表的人比愿意购买智能手环的人要多。至于购买的原因,主要是聚焦在运动监测及健康监测这两大功能上,也是当下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的主要卖点。

但是从这些数据上,厂商们都没有意识到这其实只是表面的现象,是用户喜欢尝鲜的特点所致。运动和健康监测是毫无技术含量、且没有太大黏性的应用,既然用户可以因为有趣时尚而把它戴在手上,就可以因为厌烦了它的单一无聊而把它摘下来。所有快时尚的东西,就如流行的当季衣服一样,不用很久就会被遗忘在衣柜的角落里,正如当前很多类似脸萌这样的应用,以及像“围住神经猫”这样的社交小游戏一样,“大热”是因为身边的人都在谈、都在用,“大冷”是因为没有什么核心价值让用户有兴趣继续用下去。

实际上,可穿戴设备的真正问题在于用户体验。查看每日行走步数、消耗的卡路里、夜间睡眠质量等等这些数据到底有什么用?这能改变健康水平吗?不能。这能建议更合理的运动方式吗?不能。这能告诉你更健康的饮食习惯吗?不能。那它除了收集这些无聊的数据以及让你炫耀自己跟得上潮流之外,还有什么用?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谷歌眼镜上,戴着个高科技眼镜除了被别人觉得很另类之外,并没有任何方便而言,因为智能手机可以实现眼镜的所有功能,且体验更佳。

未来之路

有“危”必有“机”。在大数据时代,不管最终怎么发展,可穿戴设备一定离不开对数据的智能化处理这一功能,而其目前而言仅仅是做到了对数据的采集,而且统计数据还需要通过手机或PC端的软件,用户就会觉得意义不大。就像大部分用户调研的声音一样,面对便宜的小米手环还有一半的人觉得没什么意思,这充分说明了可穿戴设备目前所处的“鸡肋”境地。

应该说,“健康”和“便捷”也许是可穿戴设备最终可以带给用户的两个终极目标,那么,在这两个方向的指引下,可穿戴设备一定是以最简单的方式、最方便的手段达到最佳的用户体验,所以试想一下,当你外出运动、旅游或出差的时候,会选择左手手环、右手手表、头戴眼镜、包里还有一个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还是会选择只带一样可以满足所有功能的东西呢?答案不明而喻,也许用户只是需要增加一部功能更强大的、便携式“手机”,至于它应该长成什么模样,可想象的空间很大。

Apple Watch之所以迟迟未能面世,实际上也是看到了目前这样的窘境,近期频繁传出ios 8将内置可以监测健康的Healthbook应用,除了收集可穿戴设备的数据以外,还可以在统一平台分享数据,并通过整合谷歌和苹果在大数据方面的资源,使数据变得更有价值。这也说明了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其本质就应该是用户身边最方便、靠谱的“信息顾问”,就像siri一样有问必答,直接可以解答诸如“为什么我这个月的体重增加了?”“你建议我下周的食谱是什么?”这样的问题。

在这个基础上,可穿戴设备就绝对不是廉价的货色,也绝对不是简单的时尚产物,甚至严重一点说可穿戴设备会是另外一种高科技的奢侈品,只有具备健康意识或经济实力的用户才有可能把“私人顾问”随时带在身边。所以,谷歌和苹果这样的巨头不可能让自己的可穿戴设备走低端路线,他们更希望为这个产业定下标准,生产出可以直击用户“痛点”的产品。

在整个IT的生态链中,实际上可穿戴设备的关键不在于“设备”,而在于“应用”,设计生产一个硬件不难,难的是创造真正有用户价值的软件——比如老人的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传送健康数据给子女,儿童的手环或手表可以告诉父母孩子目前所在的地点以及身体情况,先生可以在泳池中通过手环即时发送游泳距离和速度等数据和太太分享自己的进步……等等这些细分专业领域也是可穿戴设备未来发展的重点。正如较早投资手环业务的咕咚CEO申波所说,咕咚已从最初的硬件研发转向软件服务,通过社交等途径来提升用户黏性,很简单的道理:因为硬件本身不具备黏性。

综上而言,可穿戴设备要成为下一个时代的明星产品,除了要有融合生态链的应用支持之外,还需要解决诸如联网速度、芯片技术、电池容量、屏幕显示、便携性、时尚美观等难题,也只有解决了这些难题,才可能从大路货的角色中摆脱出来,真正为用户带来价值,为自己开创历史。

分享(

发表评论

奇笛网 | 关注智能家居落地

此文需注册才能阅读X

笛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现在注册登录 或 使用社交帐户快速登入: QQ登录 新浪微博登录 腾讯微博登录

返回顶部 最酷视频
扫二维码
扫二维码

X

无须注册,直接使用社交帐号登录

忘记密码,找回

Loading 登录中...

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帐号,登录

Loading 注册中...

已有帐号,登录

发送中...